斵木为耜

  在此,给哲学性的疑义留下了充分的空间。不论怎样,“立场” 毕竟只是一个立场而已,并不允许同时选择多个立场。由于“一个立 场”是多个立场中的一个,在此并没有绝对的价值,最终只有相对的 意义,可以看做是一个权利的主张,但又不是权威性的。正因为不是 权威性的,才有可能是至高无上的真理。

  由立场再进一步,也不过就是“立场之立场”而已。在这里虽然 只不过是一个立场,但是,“无名”不是名,却可以是用与名有关的假 名”来唱颂的经文。正可谓“空”亦可视为“不”,这与非一相的无相 之所指是同样的意思。对物品的理解必须以“不”为基础,正因为没有 以上的深远的根基,所以“立场之立场”的说法是奇怪的,或者是循环 的,在此以“绝对的立场”为宜。但是,“绝对的立场”又是什么呢?

  我是站在“直观”的境地中进行思考的。若是有绝对的立场,在 直观之外去求则是不可行的。通过直观来选择的立场,或许能够被叫 做纯粹的立场。如果有某种权威的真理,那也只能是在以直观为基础 的场合才能判断。(若是从宗教的角度去确立“立场之立场”,禅宗 也许是一个合适的例子。虽然被叫做禅宗,但禅却是没有宗派的。要 是有一个立场的话那就叫禅。他力宗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所有立场, 如此才能超越自我的立场而皈依至佛的立场。被叫做神秘主义的并没 有主义,其立场所指是绝对自由的。信仰之所求往往会归结到“立场 之立场”,而皈依则进入到“不”的境界。)我们并不允许同时自由 地选择众多不同的立场,但是却有越过所有立场的自由。一旦达到这 样的境界,也就具备了所有立场的根基。此时,“立场之立场”才是 真正意义上的“立场之立场”。



《工艺之道》

柳宗悦


徐艺乙 译